8月份制造业订单、出口订单均小幅回升
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8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2.0%,高于上月0.3个百分点,连续4个月回升。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.1%,高于上月0.7个百分点,其中非金属制品、有色金属制品等7个行业位于临界点以上。(国家统计局网站)
人民币汇率创去年以来新高
31日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.8605,上调286点,创2019年5月14日以来新高。2019年5月14日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为6.8365。(中国外汇交易中心)
资源税法9月1 日起正式施行
作为我国“绿色税制”的重要组成,资源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。资源税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源税从价计征为主、从量计征为辅的税率形式,使资源税能够更好反映资源价格的市场变化,更好发挥税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,促进资源集约化使用。(中国新闻网)
国内32家上市钢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普遍下滑
2020上半年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下降。截止8月31日,国内32家上市钢企均已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,营收总额达7503.44亿元,合计实现净利润220.72亿元。其中5家钢企实现2020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,1家扭亏为盈,2家由盈转亏,其余24家钢企较去年同期净利润有所下滑。其中宝钢股份公布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,其上半年营业收入1297.72亿元,同比下降7.88%,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40.02亿元,同比下降36.87%。(mystee)
工信部发布1—7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
1-7月份,全国生铁、粗钢、钢材产量分别为51086万吨、59317万吨和72395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3.2%、2.8%和3.7%。全国进口钢材994.8万吨,同比增长49.3%;出口钢材3288万吨,同比下降17.6%。铁矿石进口量为65955.5万吨,同比增长11.8%。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57608万吨,同比增长6.0%。重点统计企业累计营业收入24687亿元,同比增长3.3%;累计利润总额868.7亿元,同比下降28.6%。(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)
国内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氢站在河钢投入运行
28日,河钢集团首座加氢示范站在邯郸投入运行。这是我国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氢示范站,实现了国内首例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同步运营,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、可循环的工业生态运输体系。(《河北日报》)
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正式开工
28日,总投资1000亿元,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,项目一期规划约800万吨的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正式开工。项目自2018年6月推进,今年1月,南通海门与中天钢铁集团在南京签署商务协议,由此迈入落地建设新阶段。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,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,其中一期规划约800万吨,主要生产精品线棒材及全规格h型钢,同步建设循环经济、钢材深加工、装配式钢结构等相关产业。(《经济日报》)
七国集团经济复苏放缓
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,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加拿大和日本,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都遭遇历史性下滑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,在目前经济重启后疫情出现反弹的背景下,七国集团国家经济复苏的前景不乐观,部分国家甚至有陷入持续衰退的可能。(mystee)
7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.527亿吨
2020年7月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.527亿吨,同比下降2.5%。其中,中国粗钢产量为9340万吨,同比提高9.1%;日本粗钢产量为600万吨,同比下降27.9%;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,同比下降8.3%。德国粗钢产量为240万吨,同比下降24.7%。欧盟地区粗钢产量的预估值为980万吨,同比下降24.4%。美国粗钢产量为520万吨,同比下降29.4%。独联体粗钢产量的预估值为810万吨,同比下降5.8%;乌克兰粗钢产量为180万吨,同比提高1.9%。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,同比提高7.4%。(世界钢铁协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