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工作报告:2021年gdp目标6%以上
3月5日上午9时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李克强提出,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%以上;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%左右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。报告指出,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,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%以上,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,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。经济增速、就业、物价等预期目标,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,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,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。(中国新闻网)
何文波:国内钢铁行业目前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
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、执行会长何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在资源和环境领域面临双重约束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,国际铁矿石供给呈寡头垄断格局,并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。全球四大铁矿商合计产量占全球的50%、出口量占全球的65%,垄断优势明显。在2020年全球生铁减产的背景下,我国进口矿价从2020年初的90美元/吨飙升至2021年初的172美元/吨,严重侵蚀着中国钢铁业的利润。
第二,国内矿山企业税费负担重,铁矿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,制约国内铁矿增产。国产铁矿原矿产量从2015年的13.81亿吨降至2020年的8.67亿吨。其主要原因:一是国内铁矿企业税费负担重。据钢协对22家铁矿企业调研,企业需缴纳税费及采矿权收益金、征地费共计24项,全部税费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%,成本压力较大。二是国内铁矿开采与发展受国土、环保、安全等多方面限制,行政许可事项多、周期长,不利于提高国产矿供给能力。
第三,优质焦煤资源国内不足且进口不畅。随着我国高炉大型化和源头治理污染的需要,使用低硫焦煤和优质主焦煤成为必然选择,而我国这类焦煤储量较少。
第四,国内废钢资源供应偏紧、价格偏高制约电炉炼钢发展。2020年,我国社会废钢使用量约为1.8亿吨。因社会废钢收购多来源于社会居民、个体工商户、非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经营性工矿企业,而社会居民、个体工商户到税务局代开普票或专用发票年销售额不超过120万元、500万元,导致废钢资源收购受到制约,进而导致废钢供给偏紧、价格高企。2020年与2015年相比,废钢采购成本上升了177.6%。(中国冶金报)
中煤协:到“十四五”末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
3月3日,中国煤炭工业协会(下称“中煤协”)发布《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提出,截至2020年底,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、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/年以上,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,超额完成《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(国发(2016)7号)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奋斗目标。
《报告》同时提出“十四五”煤炭工业高质量主要发展目标:到“十四五”末,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,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。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,建成智能化煤矿1000处以上;建成千万吨级矿井(露天)数量65处、产能近10亿吨/年。培育3~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******煤炭企业。推动企业兼并重组,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%以上,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%以上;原煤入选(洗)率达到85%以上;煤矸石、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实现100%。(新华财经)
从历年两会关键词看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
2016年“两会”: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拉开序幕,钢铁去产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
重点抓好钢铁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,严格控制新增产能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,有序退出过剩产能。采取兼并重组、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,积极稳妥处置“僵尸企业”。同期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,5年内从钢铁、煤炭两个产业入手,来化解过剩产能。钢铁产能要去掉1亿~1.5亿吨,3到5年内煤炭产能要减少5亿吨,还要减量重组5亿吨。
2017年“两会”:继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,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
扎实有效去产能,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,退出煤炭产能1.5亿吨以上。严格执行环保、能耗、质量、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,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,有效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推动企业兼并重组、破产清算,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,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。
2018年“两会”: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形成钢铁工业绿色发展
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,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。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提高污染排放标准,实行限期达标。同时未来钢铁业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,构建科技含量高、资源消耗量低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。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,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钢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。
2019年“两会”: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加快国有企业改革
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;加快国企改革;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。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%的税率降至13%。巩固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成果,增强微观主体活力,提升产业链水平。
2020年“两会”: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
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。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做到绿色发展,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,跑出产业加速度。(mysteel)
福州罗源县集中签约21项钢铁产业链项目,总投资354亿元
3月1日,福州罗源县举办钢铁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,签约项目共21项,总投资额354亿元。项目涉及钢铁企业扩能技改、钢材下游深加工、冶金建材应用等二产项目。其中,高端特种钢铁新材料基地项目由中国宝武太原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总投资100亿元,将在宝钢德盛现有规模基础上,在罗源湾建设322万吨精品不锈钢项目。(福建日报)
内蒙古:今年起不再审批焦炭、纯碱等新增产能项目
日前,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《关于确保完成“十四五”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(征求意见稿)》。其中提出,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。从2021年起,不再审批焦炭(兰炭)、电石、聚氯乙烯(pvc)、合成氨(尿素)、甲醇、乙二醇、烧碱、纯碱、磷铵、黄磷、水泥(熟料)、平板玻璃、超高功率以下石墨电极、钢铁(已进入产能置换公示阶段的,按国家规定执行)、铁合金、电解铝、氧化铝(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除外)、蓝宝石、无下游转化的多晶硅、单晶硅等新增产能项目,确有必要建设的,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。《征求意见稿》同时提出,除国家规划布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,“十四五”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。合理有序控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,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。(内蒙古发改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