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单体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仅15个!短流程企业粗钢产能占比12.9%
日前,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《2020年度钢铁行业环境评估报告》。《报告》指出,当前,全国粗钢产能利用率超过90%,2020年我国生铁、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“十二五”末分别增加28.4%,32.5%和28.1%。25个省(区、市)粗钢产量增长,上海、重庆、湖北、天津负增长。
就粗钢产能分布来看,约一半在河北、江苏、山东和辽宁。目前,钢铁行业发展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。全国单体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仅15个;京津冀晋鲁豫地区以200-500万吨为主;苏浙沪皖地区以200万吨以下为主。
就行业发展来看,钢铁行业工艺结构和装备水平不断优化,超低排放改造大范围推开——2020年我国长流程和短流程企业粗钢产能占比分别为87.1%和12.9%,短流程比例较“十二五”末期提高3%。(生态环境部)
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
10月15日,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,在法律意义上正式成为鞍钢集团控股二级子企业。这是鞍钢和本钢致力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、助力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,在鞍钢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自今年8月20日鞍钢重组本钢大会召开以来,鞍钢聚焦“要素管控 管理移植”和“战略引领 资源协同”两条主线,高站位谋划、高标准设计、高效率开局、高质量推动管理过渡期各项工作,第一时间向本钢派驻管理过渡期工作组,与本钢共同组建20个项目组,合力推进鞍钢管理体系在本钢全面对接和信息系统覆盖移植,围绕钢铁资源主业一体化多基地运行的管控模式,启动本钢钢铁产业管理与信息化整体提升项目,初步实现发展规划统一、财务管理统一、网络互通互联,夯实了一体化管理基础。同时,全面推进采购、销售、科研、物流、矿产资源、国际贸易、产业金融等价值链核心业务资源共享、深度协同,高质量完成了管理过渡期整合融合,本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积极推进,经济效益稳步提升。今年以来,在限产、限电的双重压力下,本钢生产经营总体保持稳定顺行,效益大辐提升,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,“1 1>2”的重组整合效应初步显现,为确保一年内实现实质性整合、一体化运作,三年内逐步融合化合奠定了坚实基础。(人民日报)
世界钢协:预测今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4.5%至18.55亿吨
10月14日,世界钢铁协会发布了2021年和2022年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。世界钢铁协会预测,全球钢铁需求量继2020年增长0.1%后,2021年将继续增长4.5%,达到18.554亿吨。2022年,全球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增长2.2%,达到18.964亿吨。本次预测认为,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加速推进,新冠病毒变体的传播将不会再像前几波疫情那样造成破坏和混乱。
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alremeithi对本次预测结果发表评论时表示:“2021年,全球钢铁需求量的恢复力度超过预期,导致我们整体上调了除中国以外的预测结果。由于复苏的有力,除中国以外,全球钢铁需求将于今年提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。
此前被抑制的需求释放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的活动,这是导致钢铁需求恢复的主要原因。发达经济体的表现超出我们先前的预期,并且大幅超过发展中经济体,这反映了疫苗的高接种率和政府支持措施带来的积极效果。在发展中经济体,由于疫情的反复出现,恢复势头被中断。
虽然面对近几波的疫情,制造业的复苏表现出超过预期的韧性,但由于供给侧限制,今年下半年的复苏将趋缓,并且2021年全年的强劲复苏也受到抑制。尽管如此,由于订单的大量积压、库存的重建以及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,我们预计2022年钢铁需求仍将继续恢复。
通货膨胀的居高不下,发展中国家接种速度的持续缓慢,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减速,这些都将影响本次预测结果。(世界钢铁协会)